AI育种迎来“基因科学家”(探索前线)
作者:365bet体育投注 发布时间:2025-10-27 10:15
记者黄小慧“我们田间饲养员也在使用AI技术。”近日,“丰登”联合研发团队收到了广西大学从事分子水稻育种研究员黄富刚的感谢短信。 2024年4月,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研发团队发布了“凤灯·种业大模型”。科研攻关结束后,研究团队于今年7月基于大模型推出了生物育种领域的科研代理——“丰登基因科学家”,帮助科研人员探索和验证未知基因的功能。丰收育种的关键在于通过精确的基因组设计来优化农艺性状。自2005年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以来,许多国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基因分析已发挥作用,但进展缓慢。传统育种研究高度依赖专家经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和验证结论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而且成功率有限。 “这就像是面对一本充满未知符号的天书,我们只能零星地识别出一些字符,很难提高养殖效率。”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凤灯”项目共同负责人杨帆表示,育种历史记录数据、作物生物序列数据、田间环境数据、作物管理数据等基础数据关系到育种成败。 “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农场环境条件和农作物生产模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依靠人工经验育种的成功率更加有限。”人工智能如何学会像育种专家一样思考?该研究h团队利用海量数据来训练智能体,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预测“基因-性状”相关性,并进行培育和设计实验。自今年5月水稻版“丰登种业模式”向全球开放以来,已被国际水稻研究所、印度中央水稻研究所等国际权威育种机构使用。杨帆表示,通过快速分析基因功能,育种研究人员可以更精准地组合高效等位基因,实现定制育种目标——包括高产、抗病、抗逆等传统性状,以及营养强化、风味改善等新需求。 “它不仅教授人工智能育种知识,还教授科学发现的教学方法。”董南青,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凤灯”项目联合负责人“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能够了解育种科学家的需求,找到匹配的基因,设计实验,验证结论,甚至自我修正。”通过深入的学习实践,“凤灯基因科学家”逐渐掌握了一些“科研能力”。它可以模仿专家的推理过程,自动完成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到分析结果的完整过程。在验证过程中,研究团队选取了数十个在水稻和玉米中未表达的基因。除了具体的实验操作外,重大科研决策均由“风灯”下达给科研人员。在水稻研究中,“凤灯”发现了许多基因的新功能——有的通过调节植物激素影响株高,有的与光合效率密切相关;宇撒水稻研究“凤灯”精准预测株高、穗位等相关候选基因特性,与现场测试结果高度一致。 《凤灯基因科学家》只是一个起点。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该系统将继续整合更多作物数据、环境数据和育种知识,向覆盖全物种、全流程的智能育种平台发展。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6日第05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意:上述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并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电话
020-66888888